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夏津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正文

郑保屯镇发展羊绒产业 探索全民创业新模式

    今年以来,郑保屯镇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区位带动,不断促进羊绒产业飞速发展。目前,全镇羊绒加工专业户发展到1500多户,三分之一农户从事羊绒加工,梳绒机3500余台,年可加工羊绒6000多吨,实现贸易额2亿多元,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被评为山东羊绒业加工梳理第一镇。
    成立三家羊绒企业
    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区同建和“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掘羊绒加工产业发展潜力,在发展模式上想办法,在产业规模上求突破,借助市县对羊绒发展的优惠政策,杨庄社区、郑保屯社区、运河社区三个羊绒加工聚集区异军突起,鼎源、德才、康奇三个绒毛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实现了从加工户到企业质的转变,开创了羊绒产业发展新一轮热潮。
    规划建设三个产业园区
    该镇党委政府借“两区同建”之势,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项目化”,大力发展羊绒加工产业聚集区,打造镇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开创了以园区发展带动社区发展的新模式,规划建设了25000平方米的运河羊绒加工产业园区、36000平方米的杨庄加工产业园区、30000平方米的郑保屯加工产业园区,以园区为中心,逐步形成三大羊绒加工产业聚集区,实现了分散加工到产业聚集质的飞跃,成为郑保屯镇经济发展三大隆起带。
    完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制约该镇羊绒产业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有加工无企业,有产业无税收是羊绒业的现状。镇党委政府为破解这一瓶颈,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多次向市、县税务部门反映情况,并邀请市、县税务部门到郑保屯镇实地查看羊绒产业发展情况,对比清河优惠的税收政策,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羊绒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的监管体制,监督帮助羊绒加工户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公司带动农户的方式,公司与羊绒加工户签订协议,为加工户“上户口”,规范羊绒加工秩序,提高加工户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鼎源、康奇、德才三家绒毛有限公司已与300余家加工户签订帮扶协议,辐射600台梳绒机,形成企业带加工户的带动模式。
    面对“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该镇党委政府把培强做大羊绒特色加工产业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量上想办法,在规模上求突破,不断膨胀羊绒加工户数量的同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积极扶持成立羊绒企业,带动羊绒产业提档升级。目前成立的鼎源、德才、康奇三家绒毛有限公司,新安装梳绒机180台,年可加工羊绒500吨,辐射带动加工户300户,实现利税800万元,为实现倍增目标夯实基础。同时激发全镇干部群众创业激情,出台引导加工户向一般纳税人提升的产业优惠政策,规范新上企业运行模式,形成园区带企业,企业带加工户的特色发展郑保屯模式,加强政府和税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监管,把产业发展带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到年底可新增羊绒企业10家,实现利税过千万。同时,积极内引外联,与江苏江阴毛纺企业洽谈,力争年内引进一大型毛纺企业。
    羊绒加工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促使该镇群众对发展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龙头拉动、园区带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协会推动的作用,组织一些经济意识强,市场经验丰富的加工户成立了山东夏津羊绒协会,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通过羊绒协会,为加工户协调贷款,定期举行技能培训,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带领加工户规避市场风险,为加工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羊绒加工户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形成了全民创业,竞相赶超的局面。
    (特约记者 樊玉明 董桂伦)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