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夏津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夏津东李镇灾年取得“大丰收”

    近日,市农业部门为东李镇玉米测产显示,玉米单产最高达1700多斤,同期所测棉花产量也在每亩500斤左右。这样的丰收如此喜人,却也如同奇迹:东李镇是受灾最重的乡镇之一,为什么反而取得大丰收呢?
    今年我县普降大雨,8月10日至13日,该镇三天降雨量达300mm,再加上该镇地处马颊河畔,地势低洼,来自兄弟乡镇的客水也要从该镇经过排入马颊河,造成辖区内5个社区、17个村庄全部受灾,100余间房屋被冲毁,近20000亩农田被淹,使该镇成为全县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但是时值金秋,看着农田里带着喜悦忙碌的农民、硕大的棉朵和黄橙橙的玉米,我们完全看不到该镇庄稼受灾的痕迹。笔者对此感到十分疑惑:为什么在灾年粮食产量不减反增?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大丰收背后,是东李镇政府优质管理工作的强力支撑。
    高瞻远瞩,灾前部署。该镇总结历年经验教训,时刻注意集中降水。进入汛期,镇政府即组织3支清查小组,调用5组机械设备对辖区内13处主要沟渠进行疏通清理,对7处桥涵闸进行加固维修,共维修闸门2处、桥涵8处、渠道清淤2000多米。暴雨之前,该镇已部署好防汛抗灾工作,并向全镇发出通知,要求各村做好长期防汛抗灾的准备,把防汛物资、防汛队伍、防汛预案落实到位,确保该镇整个汛期万无一失。
    闻警而动,为民排忧。雨情就是命令。降雨初期,该镇全体干部冒雨下社区、驻村庄,始终顶在一线,24小时关注雨情,定期察看农田积水情况。同时与电力、交通、通讯、保险等部门积极联系,组织3支专业抢险小组共55人,抽调机械7组及时清墒开沟挖渠。各村共调用300多台(次)机器对积水严重的地块排涝,排涝亩数达10000多亩。党委书记孙家滨带领镇村干部昼夜检查各社区、村庄安全,共转移危房群众100余户。
    灾后重建,管理护航。暴雨过后,该镇及时组织举办以“灾后农田管理”为主题的培训班,为广大农民提供学习的平台,鼓励农民在特殊时期大胆运用创新的种田方法。农技站也专门聘请相关专家深入各社区、村庄的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传授玉米和棉花的汛期管理技巧,包括田间管理技术、施肥技巧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同时,该镇统筹规划,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对农资的投入力度,加强监管监察。两个月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部47个,查获违法农资1538.2公斤,及时挽回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损失,防止了劣质农资流到农民手中。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近年来,该镇按照“发展大农业、形成大产业、促民大增收”的工作思路,把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作为促民增收的总抓手,结合两区同建,采取“抓基地、建小区、扶大户”的模式,将畜牧养殖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农业转调力度,畜牧养殖不断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6处高标准养殖小区,发展种养殖专业村10余个,合同鸭养殖户达200余户,合同鸡20余户,全镇禽类总存栏量达200多万只(头)。同时,该镇利用大中型机械统一整地,统一购买种肥,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实施田间管理,以大型现代化装备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业,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今年,东李镇3万余亩玉米全部采用机械化收割,实行作业标准化管理,助推了东李镇“重灾之年”的“大丰收”。(张春雨 张彦)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