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夏津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正文

税收增加1000万,华芳如何做到?

    工人工资增加、电费上调、运费走高、原料成本上行,纺织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扬;欧美经济疲弱订单减少,东南亚低成本国家抢占外贸订单,纺织企业面临市场不容乐观……就是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试看——
    税收增加1000万,华芳如何做到?
    “今年是公司最困难的一年! ”去年12月18日,华芳夏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长江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可就是这样的一年,华芳公司却咬着牙关挺了过来,并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的成绩单:
    全年不停产、不限产,3300多名工人工资平均上调30%;
    1——11月份,用电费用 1亿1937.52万元,较去年用电量增加20%;
    1——11月份,实现税收7969万元,比去年全年的7700万元还要高。全年税收超过去年1000万元“已成定局”;
    ……
    把企业成本降到最低限
    棉纺企业成本增加,缘于四个方面:工人工资、电费、运费、原料成本。
    刘长江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不算补助,华芳一线工人的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其中织布厂三分之一的工人能拿到 3000元以上,甚至4000多元!较之去年工资上涨了30%。远远高于本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不只工人工资,电费、运费、原料成本都在呈上扬之势。
    “成本的价格是要转嫁到产品上去的,如果不降低成本,势必会削减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华芳公司“挖空心思”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为了应对日益上涨的用人成本,该公司纺纱车间全部换成了自动络筒,130台自动络筒机就可以节省用工700人。同时,在二三线“裁员”,把用工集中在一线,实行部门撤并,减少了100余人的开支。
    去年以来,他们又在节能降耗上下“血本”,一年投入3600万元,用于管道改造、织布厂改造、细纱机改造、空调改造等。就连照明用的灯泡,也都全部改用节能灯,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60%—70%的电能消耗。
    不仅大处着眼,就连小细节也没有放过。入冬以来,办公楼和宿舍楼要供暖,可是华芳公司总是每天下午4:00送暖,到第二天早上8:00停暖,白天就用“余温”取暖。
    把市场形势作为风向标
    “同样一条纯棉的裤子,我们在美国市场上要卖到50美元才能有利可图,而印巴生产只要25美元就能盈利。在价格方面,我们相对东南亚而言,已经没有了优势。 ”刘长江介绍。
    订单外流使得华芳开始寻求新的突破路径:改变产品、改变订单方式……
    棉价高于化纤价格,改用化纤或其他新型纤维,相应地减少了用棉量,可以从中获取利润,同时也可以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使产品销路更广。素以纯棉加工为“业务”的华芳把自己的4号车间改造成混纺车间,以全部生产能力的六分之一加工混纺,开发出8个品种,不仅增加了效益,也打开了销路。
    根据纺织市场销售难、风险大的现状,华芳开始对外承接来料加工,从国外购进棉花,纺成纱线。每支纱有200元的加工利润,没有风险且销售压力小。今年以来,该公司就承接了4000—5000吨的来料加工订单。“能够实现全年不停产、不限产,稳定住了工人队伍,也使公司微利运行,与公司积极调整生产策略,迎合市场需要,有很大的关系。 ”华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把管理发挥到最极限
    身为夏津人的刘长江对华芳的管理深有感触:“精干、高效的管理是华芳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质。 ”崭新的观念、配套的制度、坚强的执行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一系列华芳管理体制都深深地在这个企业烙下了烙印。
    华芳讲务实,务实到一个没用的会议都不会开,每个月的例会上,没有主持人,都是有事说事,实话实说。
    华芳讲高效,一个人劈成八个人用。办公室主任朱伟,手下没有“兵”,一个人管着7栋职工宿舍楼、食堂、库房、接待等工作;两个副总陈总和谬总,平时办公室总是关着门,因为他们8个小时都在车间和工人一起工作;承担着3000余名职工吃饭的餐厅,从管理员、服务员、采购员、切菜工、厨师、清洁员加起来也只有13人;织布厂、纺纱厂、棉花加工厂,职工3300余名的三个厂只有4名会计,管理层只有10多人……
    华芳讲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单位一把手早上不签到,也同样扣工资;招待费用超标,老总就得自掏腰包;交通等诸项补助直接打到工资上,因此华芳财务不报销……
    华芳讲责任,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职责承担责任。 2006年,华芳丢了6吨纱,从老总到管理员,根据职责不同,赔偿了经济损失。
    向管理要效益!这是华芳企业做大做强的法宝之一,也是企业逆势走高的动力。(董玉龙)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