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夏津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丰润公司:传统棉纺织企业的“拓荒者”

    位于银城街道辖区的夏津丰润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上缴利税、累计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38%、12%、32.54%。
    面对新常态,这家仅有8万多纱锭的传统棉纺织企业如何破解市场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挑战?实现同比三增长。
    丰润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不比规模比品质。
    每天都在解决新问题
    在丰润,公司董事长孟令军向记者展示了一款高档针织衫专用纺织品——高密度点子纱。这款高密度点子纱,是武汉的一位客户在连续找了张家港、上海两家纺织企业都未能达到要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丰润,2014年这款纺织品被丰润自主研发成功,达到客户要求,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产品的研发成功靠的不是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专家,而是土生土长的企业技术骨干。
    其实早在2004年,棉纺织业大面积铺开、蓬勃发展的时候,丰润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做当时北方市场几乎还没人做的竹节纱、甲壳素纤维等差异化产品,正是当时通过做差异化产品,丰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企业在以后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更加坚定了丰润走以“新”取胜的道路。
    然而,丰润在这条道路上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研发出的产品不符合客户要求,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怎么办? ”孟令军深有感触,“我要让公司的每个员工都看到希望。我们成立销售、生产、研发3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几项技术的攻关,信息汇总、开诊断会、试验、总结、回顾,如此循环往复,每天都在解决新问题,直至产品成熟。 ”
    如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丰润的一种普遍认识,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认同了企业发展的理念。
    做有内涵的“加法”
    7月28日,丰润公司东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进入车间,映入眼睑的全是笨重的老式纺纱设备。“我们的这些设备都很有‘内涵’,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孟令军笑着向记者介绍说,“这个车间没什么精良的设备,都还是2000年建厂初期上的环锭纺老设备,不过我们在器材内部构造上做了技术改革,各种新材质纱线,这个车间全部都能做。 ”
    纯棉纱的盈利模式走到尽头,诸多挑战下的棉纺织业,该如何突围?
    “传统棉纺织产品以纯棉、涤棉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差别化、功能性、环保性纤维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应用。 ”县中小企业局局长郭尚雷介绍说。 “新型材质纺织产品附加值高于常规品种2倍以上,为棉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改造老设备尝到甜头的丰润并没有打算放弃投资新设备,今年投资6500万元新建4万纱锭新车间,全部采用全自动络筒机、清疏机等先进设备。
    要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技术创新还要以提高效率、节省用工、稳定质量、节能降耗为主攻方向。孟令军如此表示。
    每年都有新品种
    日前,浙江客户到丰润提货,交谈中客户希望降价,孟令军毫不犹豫的给了对方一个否定答案:“一分也不降”。事后,这位客户反而又追加了3吨的订单。
    丰润何来的底气? ,“打造拳头产品”这是企业自身给出的答案。
    而在郭尚雷看来,特色产品供不应求才是原因。
    为了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丰润在产品创新上结合高端客户需求,在新材质、新工艺和时尚性等方面加强研究,在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拳头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市场主导型产品,开发了木棉纱、亚麻、纤维及混纺等八大系列,产品销往广东、深圳、江苏、浙江等地。
    十几年的磨砺,与古为新,丰润做到了“小而美”。技术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原材料应变能力和设备器材能力已成长为企业独有的特长。 “现在我们每年都有新品种,今后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能做什么。 ”谈起未来的发展,孟令军显的信心十足。
    正是有了这些不传统的做法,丰润这家原本传统的棉纺生产企业,却深深地烙上了“高新”的印记,在纺织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手记:
早迈步 有韧劲

    新常态,对企业来说,是一道坎。坎前,危机四伏;坎后,新机涌动。
    丰润的实践证明,规模小不是问题,低端产品供大于求才是原因。别人尚未启动,我先行迈步;做别人没做的、做不到的,打造“小而美”的私人定制特色品牌。
    坚持的过程阵痛定然存在。但征服了这道坎,就有破茧成蝶的蜕变,就有涅槃新生的升华。早迈步、有韧劲,对众多还在犹豫不决、踌躇不前的传统棉纺织企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邓美平)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