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夏津新闻网 > 社会生活 > 正文

许士军:基层武装创新的“模范战士”

    近日,笔者到新盛店镇采访党委书记许士军,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当过兵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要在武装工作上,做一名创新的模范战士。
    从征兵难到参军热
    ——“四化征兵法”全县推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参军报国”也曾经一度在夏津县遭遇过“冷”的尴尬。大批适龄青年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或经商,预征青年出现“空巢”现象,尽管征兵开始前三番五次发动,主动返乡登记应征的青年还是离要求相差甚远;还有一些青年存在 “当兵吃苦吃亏、当兵无用无前途”的思想误区,有的甚至刻意制造不合格条件以逃避服兵役。
    针对存在的情况,2009年时任雷集镇党委书记的许士军,为了改变征兵难的实际情况,经过半年的调查走访,他深思熟虑,工作日记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工作常态化是关键,宣传立体化是前提,政策优惠化是保障,民兵辐射化是动力。后来被概括为四化征兵法。
    雷集镇的征兵工作不仅仅列为党委政府第四季度的主要工作,而是向全年化与常态化延伸转变,“临时抱佛脚”的思想不再存在,使征兵工作保持全年运转。征兵工作宣传是做好征兵工作的首要一环,雷集镇做到了常年宣传、深入宣传,征兵宣传渠道畅通,做到宣传立体化,为“征兵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吸引适龄青年特别是高学历青年参军应征,在全面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雷集镇出台优惠政策,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给予1千到3千不等的奖励,并通过有说服力的宣传与跟踪服务,切实让应征青年得到了实惠,也为做好征兵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正面教材。同时结合民兵的辐射带头作用,把民兵工作与征兵工作结合开展,发挥民兵工作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为征兵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许士军创立的“四化工作法”的实施,雷集镇连续三年,征兵工作名列全县第一;更为可喜的是一度的征兵难变为了现在的参军热。四化工作法,在全县15个开发区、街道、乡镇全面推广,促进了夏津征兵工作的深入开展,2011年被德州市评为“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个人”。
    从硬件到软件
    ——基层武装部做到“双达标”

    2012年12月,许士军同志由夏津县的雷集镇调往新盛店镇任党委书记,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新盛店镇武装部就通过了德州市军分区的验收。他高兴地告诉笔者:“武装部达标,不仅仅是硬件的达标,更主要的软件的达标。只有做到双达标,基础武装工作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
    几年来,不论是在哪个乡镇工作,他都很重视武装部达标工作。在达标建设活动中,坚持重点下移,突出重点求实效,实行明确了定人、定责、定完成时限的“三定”办法。在硬件设施上按照“规范统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切实管用”的要求,对基层武装部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备完善,同时重视民兵连的建设,几年来为基层武装累计投入100多万元。
    在硬件设施投入不“含糊”,在软件建设上,重点加强基层武装干部和民兵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他认为硬件设施再好,思想作风不硬一切无从谈起。所以对基层武装干部和民兵加大业务素质培养力度。在方法上,采取选送到上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以会代训等相结合;在内容上,突出民兵预备役业务;在对象上,突出新任职专武干部和年轻民兵。 2011年8月,在夏津县民兵应急演练课目表演活动中,雷集镇民兵应急分队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专业到创业
    ——“三步走”助复员军人成功

    每年军人复员的时间,许士军第一步就是深入了解每个军人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发挥他们的特长。第二步就是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建设的排头兵。注重发挥复员军人的组织性和凝聚力优势,每年派复员军人到外地参观培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带动各项中心任务的推进。在雷集镇大姜庄社区,由社区党支部倡导、复员军人参与的德州市最大的黄瓜育种基地及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共占地1000多亩,平均亩纯收入过万元,仅此一项使全村人均年增收6000元,使一个普通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富裕村。同时,不断提高复员军人的政治、生活待遇,在村“两委”干部选拔任用上,优先考虑复员退伍军人。雷集镇、新盛店镇现有村“两委”干部中复退军人占四分之三以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第三步使其成为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积极参与自然灾害救援、事故救助和突发事件救急等急难险重任务,形成了复员军人职能经常化和应急化。2008年8月10日,雷集镇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尤其是张集、倪庄等村整个村庄被淹,多处房屋进水,形势严峻。他立即按照应急抢险预案,紧急组织全镇民兵30人,和党员干部一起参加抗洪抢险,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排除了险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左清斌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