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夏津新闻网 > 社会生活 > 正文

夏津雷集古城村:建起集体公墓34年

    “俺村在这里建起集体公墓34年了,不但节约了土地,还养成了厚养薄葬的好习惯! ”4月4日,雷集镇古城村村干部刘清臣告诉记者。古城村位于夏津县与平原县的交界处,离县城有30多公里,很早就建有公墓。
    据村支部书记刘清周介绍,村里早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划出了公共墓地。按照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都要培“坟头”,“坟头”越大,人丁越兴旺,而有条件的人家还会立碑、植松,而这些都是在自家土地上,基本都是良田。据测算,每座“坟头”占地就要9平米左右。
    当时,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商量,决定选址建一座公益性质的公共墓地,主要是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难题。他们经过多次选址、测算,最终选定了村西北一个闲置的洼地,选这片地的原因是“十年九涝,种庄稼不收、种棉花不长,一直闲置。 ”还对“坟头”越培越大的现象进行了纠正。同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的好习俗,对孝敬老人的现象大力表扬,该村家家户户尽心赡养老人十里八乡都出名。对丧事节俭办理,倡导节俭的理念。
    村里公共墓地选定30多年,村里的“坟头”都向这里集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片不足7亩地的公共墓地,目前仅仅被占用了一部分;大大小小200多座“坟头”墓地,都没有超出村里每座占地4平米左右的规定。 “不仅不占良田,统一规划、管理,也便于祭祀怀念。 ”刘清周说。(董玉龙 左清斌)

(作者:柴晶晶)